第84章 反制手段-《登陆格利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在管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“第十人理论”,当一个人因为主观因素认为一件事是对的时候,第二个人沿着第一个人的思路也会产生相同的看法,以此类推直到第九个人也是产生同样的看法,说明那九个人都是沿着同一思路去看这个问题,第十个人就必须反对前面九人的看法,并尝试从反面来看待这个问题,以此来看这个思路存在的隐患,才能真正全面地考虑问题。

    田教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我们太空事业中的“第十人”,他建议尝试接触甚至加入isco,恰是这种思维,让我们在太空竞争中避免了过热碰撞,与此同时也催生了我们全方位发展属于自己的太空科技的决心。

    这次会议大体上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,总结起来就是:该接触接触,该研究研究,该制造制造。

    同步走,一个都不能少。

    这当然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,我们却另辟蹊径地把捕捉彗星计划与远太空探索计划结合在一起,假设2062年“郑和”号宇宙飞船起航,同时携带彗星拦截器,在抵达近彗点时,从飞船上释放拦截器,并由飞船直接遥控准确捕捉,这就给我们的训练带来挑战。

    不过我们的训练正是为了应对挑战而来的,我们不怕挑战,甚至还会欢迎挑战。

    因为有了这个方案,所以“郑和”号宇宙飞船的建造速度被提前了。

    我们必须保证在2062年的8月初启航,预计在脱离地球轨道15-17天左右与un282彗星发生接触。

    “我们还要携带一枚核弹上天?”我对此表示惊讶。

    我只是立志当一名航天员,核弹什么的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停留在末世小说中,想到将由自己亲自携带核弹升空,那种震惊的感觉久久不能消退。

    “我们做事向来是稳妥的,如果一枚核弹出现故障怎么办?”李泽浩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的关键。

    如果一枚不保险,那就再带上一枚……

    既然有isco改造火星计划在先,那么将核弹带上太空用于星球开发也不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,我们要做的只是安装好核弹,起爆!把它推向火星。

    “这太刺激了,像《天地大冲撞》的场景。”安娜惊叹着说。

    “彗星表面的太阳风太过强烈,为此科技岛将开发机械体2号来适应彗星登陆操作。”韦妙菡照例是航天局与科技岛之间最好的联系人。

    “由妙妙登陆?”我问。

    “当然是由妙妙登陆操作,比遥控要精准得多。”韦妙菡说。

    我想到了太空电梯的缆绳,没有那更精妙的编织了。

    “听说科技岛反省了,再也不强行推广那种阉割版人工智能了?”我说。

    韦妙菡朝我挤了个眼,赞许地说:“还是我们的船长大人有先见之明。”

    “哟,这话是李政委教你的吧,我可不敢当。”嘴上这样说着,嘴角却还是翘了起来,在充分肯定人工智能的价值情况下,坚持使用妙妙为飞船唯一操作系统这一举动得到了公认。

    一时间,尊重与人工智能相处成了名言,只有尊重才能发挥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,之后的开发更加大胆,在我们启航前,地球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。

    这是史料未及的,也是技术大爆炸的缩影之一。

    现在我们把视角再重新转移到捕获彗星的技术细节上来,全新的高清3d投影,为这一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模拟平台。
    第(2/3)页